- 投資策略師
- 基金中心
- 投資見解
- 關於我們
本刊所載見解反映作者於撰文時的觀點,其他團隊可能觀點各異,或會作出不同的投資決策。閣下投資的價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初始投資時的水平。本刊所載第三方數據被視為可靠,惟概不保證其準確性。
央行加息、通脹居高不下,加上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導致環球市場反覆波動。為了駕馭上述和其他風險,最近不少投資者開始關注可望持續締造收益,而且總回報穩定的投資。
在此情況下,收益投資自然成為市場的焦點。這種策略看似是簡單的概念,但部分人或會忽略,收益投資不只關乎收益率,因為收益最高的行業不一定等於最為理想,例如在環球市場動盪時期,不少高收益企業均陷入資金緊絀的情況。
因此,投資者宜主動從多角度全面分析、縱觀收益投資全局,並可留意穩健而靈活的投資策略,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及多元資產投資等,在波動市況下把握未受關注的收益和回報機遇。
我認為,具防守特質的股票以及會派發股息的資產未來可望跑贏大市,為投資者抵禦高通脹的衝擊。尤其是,房地產投資信託過去表現往往優於股債券(圖1),因此現時作出相關配置或屬合理。此外,房地產投資信託亦有望帶來可觀的股息收益。
在後疫情時代,不同房地產領域均出現嶄新的投資收益和回報機遇。當中,營運電訊發射站、數據中心、倉庫、自助儲存設施及健康護理物業等業務的企業尤其值得留意。再者,以防守現金流為主,並有助對沖通脹的房地產行業前景亦見向好。目前租客需求仍然穩健,尤以美國等市場為甚,可望為業主帶來靠穩的租金收入。
今年環球通脹和利率揚升,一如所料令傳統上對息口敏感的債券顯著受壓。然而,各類債券不盡相同,同樣的壓力對部分債券類別或反為利好因素。事實上,部分債券類別的表現依然強韌,甚至可受惠於通脹壓力上升,例如是浮息銀行貸款及抗通脹債券,便在在高息及通脹環境下仍見利好。
此外,在目前宏觀挑戰下,高息企業債、可換股債券、證券化貸款和新興市場本幣債亦有望跑贏不少傳統投資級別的固定收益產品;而住宅抵押擔保證券或值得留意 ,原因是抵押品通常會受惠於房價上升。
相對其他固定收益範疇而言,新興市場本幣債或較易受地緣政治影響,但這並不足以構成摒棄相關投資的理由。在聯儲局加息之前,多家新興市場央行早已率先調高利率,以助抑制通脹;商品價格高企亦有利部份新興市場商品出口國。
著重收益的投資者可留意同時涉足傳統和其他收入來源(例如實質資產、期權以及其他固定收益資產)的多元資產投資策略。舉例說,單一股票的備兌認購期權(covered-call options)及出售優質股票的認沽期權,均可望為投資者帶來額外回報。
審慎挑選證券是投資期權的關鍵,尤其要避免在季度業績公布期間炒賣期權,原因是市場通常極為波動。
今年以至2023年的環球市況整體上仍會受高通脹、經濟不明朗因素及央行反應等因素影響。年內的地緣政治事件,特別是烏克蘭衝突和俄羅斯受到制裁,為環球產業鏈帶來巨大衝擊,農產品、金屬和能源等商品出現供應短缺,加劇通脹壓力,而油氣價格走高,亦可能拖慢各國經濟體的復甦進程。
市場變幻莫測,加上資產類別繁多,投資者要獨力鑽研實屬困難。借助主動型投資專家的雄厚實力及豐富經驗,或有助在管理投資組合風險的同時,把握精彩收益機遇。主動管理的力量莫過於此。
(部份內容轉載自信報)
參考網站連結
相關投資見解
面對波動加劇、市場結構改變以至投資數據暴增,或須掌握更多工具方能遊刃其中,威靈頓投資主席Steve Klar分享其見解。
2023年及其後
四大關鍵投資觀點
多元資產策略師兼投資組合經理Nick Samouilhan與投資策略師Michelle Ng(伍韶美)闡述對2023年展望的最新見解,並與投資者分享一些可行的的投資觀點。
參考網站連結
相關投資見解
重要披露
在未有威靈頓投資管理明確書面批准的情況下,概不可複製或轉載本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本文件僅供參考之用,並非任何人士要約或邀請認購威靈頓投資管理(盧森堡)SICAV基金III系列的股份。本文件所載資料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亦非買賣任何股份之推介。基金投資不一定適合所有投資者。所載見解反映作者於撰文時的觀點,可予更改而不作另行通知。投資者於作出投資決定前,務請細閱基金及子基金的產品資料概要、基金招股章程及香港說明文件,以了解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其他有關文件包括年度及半年度財務報告。
由威靈頓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刊發。投資涉及風險。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本文件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