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search
Skip to main content

聯絡我們

威靈頓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中環金融街8號國際金融中心二期17樓
+852-2846-6000

search

2023年環球經濟展望

中國經濟:
2023年勢將超乎預期

Santiago Millan, 特許財務分析師, 宏觀策略師
2023-12-31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china economy poised to exceed expectations in 2023

本刊所載見解反映作者於撰文時的觀點,其他團隊可能觀點各異,或會作出不同的投資決策。閣下投資的價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初始投資時的水平。本刊所載第三方數據被視為可靠,惟概不保證其準確性。

經濟:增長標準甚低

在這個世代甚至更久以前,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普遍預期從未如此悲觀。而在標準甚低的情況下,2023年中國經濟要締造驚喜並非難事。

中國已經歷最嚴格的壓力測試。過去一年多,經濟面對樓市困境、清零封鎖措施,加上民眾普遍對政策感到焦慮,三重打擊削弱消費及營商信心(圖一)。多方巨壓在前,市場卻未有陡然崩潰。我們不能排除出現危機事件的可能,但筆者認為,中國金融體系已經受最嚴格的壓力測試,並通過考驗。儘管如此,不少觀察機構仍相當看淡內地經濟,而筆者則相信,即使經濟僅略為改善,亦會有恍若重生之感。

信心:尚待復元

雖然市場流動性充裕,而金融狀況亦算寬鬆,但銀行體系貸款未有相應增加。儘管廣泛的信貸指標似乎反映信貸脈衝出現轉捩點,但並無太多跡象顯示現時的財政及貨幣寬鬆措施對中國經濟發揮作用。筆者認為當市場信心回升,政策成效便會展現,同時經濟增長亦會有所改善。隨著政策不明朗因素消退、控疫措施放寬及當局(可能)就房地產市場採取更有力行動,上述情況可望在2023年第一季發生。筆者認為房地產業是拖累信心的最大單一因素,影響力更甚於清零政策。

圖一

地產:關鍵因素

在過去至少十年,對內地至關重要的房地產市場過於熾熱,許多評論員均批評中國政府未有採取行動限制相關活動。去年,決策當局終採取措施,但部分人亦質疑措施力度是否過大。現時市場對行業看法大致負面,有人認為或有望在短期內靠穩,其他人則認為不會,而筆者看法傾向前者(較小眾)。

筆者相信,至今推行的刺激措施,包括按揭利率與貸款、貨幣政策、抵押補充貸款和給予地產發展商的援助,應可支持房地產市場,並遏制相關風險。寬鬆的金融狀況及較低利率已開始刺激需求增加。(事實上,中國按揭利率水平目前低於美國。)房地產業靠穩將帶動信心回升,為潛在的經濟反彈鋪路。

通脹:不見蹤影

中國現時未有通脹問題,預料未來一段長時間的情況亦將如此。事實上,筆者認為中國通脹足夠穩定,即使(有機會)略為上升,亦不會對經濟構成太大阻力。

在撰寫本文時,中國核心通脹率低於1%。由於內地的本土需求偏低,加上未有向消費者提供直接的收入支持,因此商品價格飆升對整體通脹構成的衝擊未如成熟國家般嚴重。內地通脹壓力溫和,當局應可在2023年大部分時間繼續推行寬鬆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此外,清零政策的好處之一,正是需求被過度抑制,防止廣泛的通脹問題浮現。

清零:回首歷程

疫情開始的兩年,中國清零政策一直有效將感染及病例數字減至最低,同時能提高中國的經濟產量。然而,2021年末出現Omicron變種病毒,自其時起,繼續推行相關政策開始對經濟造成打擊。面對如此高昂的代價,當局愈加明確意識到,維持的政策立場大概並不符合其經濟及社會目標。

及至2022年11月,內地感染個案大增,封鎖、隔離及追蹤接觸者等控疫措施皆備受壓力,終促使當局政策轉向,在感染數字上升的情況下,依然放寬限制,並加快為容易受感染的人士接種疫苗。然而,病毒散播的速度超乎所有人(包括多數流行病學家)預期。1月份首週,部分省份及多數一線城市報稱已有七至九成居民曾經染疫。而不久之後,當局便放寬國際旅遊限制,開放免隔離入境。

感染個案飆升,確為中國健康護理體系帶來沉重負擔,惟從經驗及傳言來看,當地新冠致命率一直較2020至2021年環球疫情為低。值得注意的是,其達至所謂「混合免疫」,亦遠較大眾預期快,混亂情況亦遠少於預期。因此,筆者認為,經濟及其他活動有望於2023年首季末或之前全面恢復;與此同時,市場已放眼未來,為最終的「復常」階段部署。

投資專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