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with-tablet

Omicron會否導致環球經濟週期脫軌?

Nanette Abuhoff Jacobson, 環球投資及多元資產策略師
2022-12-01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本刊所載見解反映作者於撰文時的觀點,其他團隊可能觀點各異,或會作出不同的投資決策。閣下投資的價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初始投資時的水平。本刊所載第三方數據被視為可靠,惟概不保證其準確性。

Omicron會否導致環球經濟週期脫軌?

簡單來說,答案是可能不會,原因且看下文分解。Omicron疫情變化之快,值得大家關注,惟毋須過度恐慌。以下將闡述目前已知以至未知的情況,以及筆者對部分潛在影響的分析。  

已知情況

Omicron是新冠病毒的新變種毒株,於南非發現首例,並在當地廣泛傳播,而在本文截稿時已於多個國家及地區蔓延,包括博茨瓦納、香港、歐洲及以色列等。根據初步報告來看,迄今發現的病例中,年輕患者比重較大,且這類患者大多未有或未完成接種疫苗(南非疫苗接種率為26%左右1)。

據我們的健康護理行業分析師所言,mRNA(messenger 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最為適合進行修改,防範新出現的新冠變種毒株。針對Omicron的mRNA疫苗可望在短短六週內問世,但就臨床測試、大規模生產及分配而言,即使在成熟市場地區也可能需時長達六個月。

未知情況

圍繞Omicron毒株的三大關鍵問題,分別是:一、病毒傳播能力;二、病情嚴重程度;及三、疫苗抗病效力。現時要下定論實在言之過早,但早期數據反映該毒株可能具備傳播力高的基本特徵,而由於目前病例相對為少,其致病性尚難以判斷,但疫苗應至少有一定程度的防禦作用。未來數週,我們應可更清晰了解Omicron以上所述及其他特性。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Omicron會否引發第三輪大規模疫情? 關於這點,目前仍難以判斷,但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性。當然,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前面三個問題的答案。 舉例說,若Omicron病情原來相對為輕,且現有疫苗亦可發揮若干效用,則有別於前幾輪疫情發展,可在這次變種毒株的抗疫佔據優勢。

宏觀影響

  • 環球經濟週期:Omicron所帶來的衝擊或會在一定程度上令環球經濟活動減少,尤以疫苗接種率最低及 / 或疫情防控措施最為嚴格的地區為甚。然而,筆者認為這種影響應不會持續很久,或許只會影響一個季度的經濟增長。觀乎疫苗接種率上升、疫情監測體系逐步完善、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以至其他因素,我們或可謹慎樂觀地認為,Omicron應不會破壞現時的環球週期並導致經濟衰退。
  • 通脹:經濟週期減弱,可能會於需求層面抑制環球通脹,惟供應鏈中斷以至令人擔憂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亦一直在推高物價,這種情況很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若Omicron相關憂慮升溫,迫使各地實施臨時經濟管控或關閉港口,則情況更有可能惡化。鑑於亞洲幾乎無法承受新冠病例上升,這種風險於區內尤為明顯。而最重要的是,即使經濟有所放緩,供應面推動的通脹仍可能持續。
  • 貨幣政策:若供應引發的通脹居高不下,加上需求疲軟,便可能導致各地央行進退維谷。市場上有兩種觀點,其中筆者較認同的是,當局比以往或不那麼積極要及早收緊政策(例如在 2021 年 12 月),而這對風險資產來說完全是利好因素。另一種觀點是,由於通脹升溫縈繞未散,Omicron可能不會改變各地央行收緊政策的計劃。
  • 財政政策:贊成美國政府在「重建美好(Build Back Better)」計劃中提供財政支持的比率或會上升,可望推動2022年本地生產總值更見強勁,而歐洲及日本實施的財政刺激措施也可能獲得更大支持。

投資啟示

  • 預計年底前流動性降低 / 波幅上升:年末將至,預計環球部分市場領域的流動性仍面臨挑戰,或會一如感恩節翌日時引發市場波動。
  • 視波動為機遇:對長線投資者而言,負面新聞以至相關市場動盪,皆可能呈現增持旅遊、休閒、酒店等週期範疇,或逐步減持科技等增長型範疇風險資產的機會。
  • 審視應對增長、衰退以及通脹情況的配置:針對上述假設經濟情況,是否有適當的投資配置?現時組合的風險部署,是否合乎您認為可能出現的經濟情況?不妨考慮一下,如何因應未來一段時期的各種可能性,調整投資組合。
  • 短期而言,預期增長股表現優於價值股,美國跑贏其他市場:筆者預期,這次市場反應與近期Delta毒株出現時一致,短期內增長型範疇的表現會優於週期及價值主導型,而美國市場一般會跑贏環球其他地區。此外,預計美元升值,債券孳息率約在現時水平徘徊。但從較長線來看,預期表現會截然相反:價值股或優於增長股,而其他市場跑贏美國。

值得密切留意的因素

在眾多未知因素當中,筆者認為疫苗對Omicron毒株的效用,是未來要持續關注、最為重要的數據,並相信若疫苗有效性高於50%,或暗示我們在新冠疫苗接種率及注射加強針方面可再進一步,亦利好經濟復甦。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截至2021年12月。

作者
Nanette Abuhoff Jacobson
Nanette Abuhoff Jacobson
環球投資及多元資產策略師
美國波士頓

推薦閱讀

顯示 of 投資見解文章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中國經濟:
2023年勢將超乎預期

宏觀策略師Santiago Millan認為,在標準甚低的情況下,2023年中國經濟要締造驚喜並非難事。

繼續閱讀
event
文章
2023-12-31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消費科技:趁低入市抑或靜待時機?
消費科技近期出現拋售,本文探討當中潛藏的機遇,並聚焦遊戲及網上交友等範疇。
繼續閱讀
event
2023-02-01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威觀聯儲局:2022年鷹聲嘹亮?
近期通脹升溫,市場目光似乎集中於聯儲局之上。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Jeremy Forster於本文分享其對2021年12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的見解。
繼續閱讀
event
2022-12-31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後疫情時代:五大投資要素
隨著環球各地於2022年「重拾正軌」,對前景審慎樂觀似乎不無道理。或許對投資者來說,這會是圍繞主題思考的一年。
繼續閱讀
event
2022-11-30
已封存的文章 info
已封存的文章仍可於網站取閱,惟於閱讀該類較舊文章時,應留意發表日期。

重要披露

在未有威靈頓投資管理明確書面批准的情況下,概不可複製或轉載本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本文件僅供參考之用,並非任何人士要約或邀請認購威靈頓投資管理(盧森堡)SICAV基金III系列的股份。本文件所載資料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亦非買賣任何股份之推介。基金投資不一定適合所有投資者。所載見解反映作者於撰文時的觀點,可予更改而不作另行通知。投資者於作出投資決定前,務請細閱基金及子基金的產品資料概要、基金招股章程及香港說明文件,以了解詳情(包括風險因素),其他有關文件包括年度及半年度財務報告。

由威靈頓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刊發。投資涉及風險。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本文件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